胶水粘接法
原理:使用特制高温胶水,通过涂覆后加热固化实现粘接。
操作步骤:
清理粘接部位,确保无油污、灰尘。
均匀涂覆高温胶水(粘接温度范围通常为140-200°C,可根据需求调整)。
对齐两块布并轻轻按压,排除气泡。
加热至胶水固化温度(如140-200°C),保持一段时间直至粘牢。
特点:操作简单,但需控制胶水用量和加热温度,避免胶水渗漏或固化不完全。
烫接法
原理:利用高温熨斗或恒温熨斗加热接头胶(如F46膜),通过熔融实现粘接。
操作步骤:
准备高温熨斗(升温至390°C左右)和接头胶(F46膜,透明状)。
用酒精清洁接头部分,去除污渍。
在接头下方放置平整、耐温不导热的垫板(如硬塑料板包玻璃纤维布或铁氟龙胶带)。
将接头胶放在输送带两层中间,检查接头重叠是否一致。
用熨斗在接头部分慢慢来回熨烫(每模停留约1分钟),直至粘牢。
特点:粘接强度高,适用于长距离或高负荷场景,但需专业设备和操作技巧。
纺丝覆盖层粘接法
原理:使用专用纺丝覆盖层作为粘接剂,通过加热熔融实现粘接。
操作步骤:
清理粘接部位,确保无油污、灰尘。
涂覆纺丝覆盖层(粘接温度一般为200°C)。
对齐两块布并轻轻按压,排除气泡。
加热至纺丝覆盖层熔融温度(如200°C),保持一段时间直至粘牢。
特点:粘接性能优异,但纺丝覆盖层成本较高,适用于对粘接强度要求极高的场景。
局部橡胶硫化法
原理:利用小硫化器对局部破损处进行硫化修复,实现粘接。
操作步骤:
定位破损处,清理周围区域。
使用小硫化器对破损处进行硫化(修复速度约0.5m/h)。
特点:适用于局部修复,但修复速度慢,不适合长距离修复。
橡胶修补胶覆盖修补法
原理:使用双组份聚氨酯胶液填补破损处,固化后形成弹性体实现粘接。
操作步骤:
清理破损处,确保无油污、灰尘。
将双组份聚氨酯胶液混合均匀,填补到破损处。
等待固化(固化时间一般为0.5-6小时,与环境温度相关)。
特点:修补面结合及密封性好,耐磨性能优异,适用于局部磨损修复。
铁氟龙胶带辅助粘接法
原理:利用铁氟龙胶带的高温耐受性和抗粘性,辅助实现粘接。
操作步骤:
清理粘接部位,确保无油污、灰尘。
剪取合适长度的铁氟龙胶带,边撕离型纸边贴合,避免一次性全部撕开。
用布或报纸在贴合处摩擦压平,确保胶带与基材紧密贴合。
检查胶带与基材之间是否有小气泡,如有则用尖细物排除并抹平。
特点:操作简单,适用于临时粘接或需要快速更换的场景,但粘接强度可能不如其他方法。





